对于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,请工人上门,方便快捷,但费用不低,“十元材料百元人工”的现象并不少见,5元材料费要价870元就是乱象的缩影
应该说,单纯从零部件价格来判定收费高低并不准确。人工费上涨,是各行各业的共性问题。上门维修服务多为个体户乃至兼职模式,上门服务属于小众服务的范畴,上门服务人员业务不稳定,这也让按工人周期收入预期、业务量以及地方的生活成本来计算服务价格的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。还有,安装上门类别的上门服务过程成本不能被忽略。上门作业可能只有几分钟,而来回在路上的时间可能是两个小时。显然,上门服务人员合理的工时收费应当被尊重。
不过,上门服务人员的收费应当遵循诚信的原则,包括配件、材料和人工费用需要明码实价,报价收费时,桥归桥路归路,给消费者一笔明白账。然而一直以来,因为消费者对相关配件、材料的价格缺少充分的知情权,容易受到上门服务人员的忽悠和欺骗。事实上,对上门服务人员的服务加强监管,并不是要替代行业市场服务去制定价格标准,而是要对上门服务人员的要价规则进行公平透明的设立,既保证维修工有合理的收益,又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不致于做冤大头。
其一,准确厘定维修工收费的权利界线,收费由技术服务费与材料、配件等费用构成,允许上门服务人员对技术服务费自主定价,但材料、配件费用应当是市场购买的成本价,不得混淆界线,将虚报材料、配件价格并收费的行为明确为服务欺诈,给予严惩。
其二,规范要价行为,明确对消费者应当保障的义务:首先,应当保障收费标准事前告之的义务,特别是网约上门服务人员,必须明码实价,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;其次,实行上门后收费的清单制度,赋予消费者“索账存证”的权利,对拒不出具清单的直接认定为消费侵权,予以相应处罚。如此,通过规范维修要价规定,倒逼维修服务落脚到靠技术获得报酬的本义上来,更好地规范市场竞争,让维修市场的各方参与者都满意。